DSC00269  

 

      悶熱潮濕雷雨、陣雨天氣,時不時地傾盆驟降,天氣反復來來回回氣溫忽高忽低,空氣中漂蕩著揮之不去的纏綿「濕」意,就連身體也變得滯重酸痛,也容易出現各種不適「濕症」。然而悶熱潮濕雷陣雨的天氣,也讓大家提早感受到即將進入炎炎夏日了。大部分的女性朋友一到夏天就容易出現腿沉、水腫現象,主要原因都是因為新陳代謝循環不良所造成。與其急於消水腫,倒不如反思日常養生方法和根深蒂固的觀念,其實已在體內製造了「反潮現象」,養生不成反將濕氣積在體內。空間醫學豐富的智慧哲學,它啓發人們要師法自然、回歸自然,這樣才可以守護健康。

 

 

養生,不是在體內製造「反潮」

      南風吹起的時候,象徵冬去春來,伴隨著南風,特別是沿海地區的房子,家裡頭沒有漏水,卻到處溼漉漉的,不管是地板、牆壁,甚至連天花板還會滴水,空氣黏濕很不舒服,尤其到了晚上情況更是嚴重,空氣異常潮濕多數民眾則已見怪不怪了究竟原因出在哪?在接連幾天下個不停的大雨,氣候本來就比較潮濕,再加上冬天該是吹起北風,但突然吹起春天該有的南風,南風夾帶溫暖水氣,溫度升高,水氣含量高的空氣在白天進入屋內,但到了夜晚,溫度突然下降,外冷內熱,水氣出不去往上跑,屋內當然會冒汗,這種情況氣象站稱之為「反潮現象」一般多出現在冬天轉入春天季節,最好的預防方式就是保持屋內空氣通風,或是開啟除濕機把屋內水氣抽掉。但其實在養生保健上,人們會不自覺地在體內形成「反潮現象」。尤其一到夏季,吹冷氣,吃冰或生冷的蔬菜水果,是不少人的消暑利器,然而會因體溫跟這些冰冷食物的溫度差距太大,將濕氣積在體內,影響健康。每到夏季,我們經常動手做這個實驗,盛裝芒果冰的玻璃杯,裝滿芒果冰後不到幾分鐘時間,外圍出現霧面水氣。其實夏季吃芒果冰時出現的冷熱溫差濕氣原理,就能簡單解釋出現的潮濕怪氣候,外面的空氣溫度不一樣,空氣裡面的水氣通常就會凝結,附著在玻璃杯表面。在養生保健上,人們卻忽略了這自然的物理現象,總習慣在寒冰處熱敷,諸不知提高了體溫的同時,其實也在體內製造了「反潮現象」,養生不成反將濕氣積在體內。

     

   大姊的婆婆曾跟隨同赴石家莊調養脊椎,正值寒冷的冬天,穿上超厚保暖衣物,還感覺不夠

 

保暖。台灣屬於溫熱的氣候,一時無法適應北方的氣候,儘管如此,眾人最期待的,是郭老師的親自看診為我們調理身體的時間。大姊婆婆的身體始終沒有大的進展,郭老師相當納悶的說:「為什麼妳身上濕氣這麼重?」大姊婆婆隨後從口袋裏拿出一個又一個的軟軟包,天啊,大姊婆婆幾乎每個口袋都放了軟軟包。找到原因後,大姊婆婆脊椎狀況也改善許多,來時走路會痛,返台時已經可以跑了。那時並不十分了解暖暖包跟身上濕氣重的關聯性,直到學習了《空間醫學》,才明白傳統醫學忌用大涼或大熱的藥物,劑量的拿捏不當,治病不成反傷身。《空間醫學》強調的「公轉暢通」,借助能量循環時,行進中達到自然的「補」與「泄」;循環時能量免不了形成聚散變化的過程,「聚」提高溫度,「散」則降低溫度。在養生保健上,若一昧在特定部位提高溫度,就和盛裝芒果冰的玻璃碗裝滿冰後不到幾分鐘時間外圍出現霧面水氣,水氣又出不去時,自然是往上跑,當濕氣累積到一定度,體內也會出現冒汗的現象,滴落下的水,也是傳統醫學所說的「濕熱下注」。有許多現象是可以直接通過自然觀察到的,譬如一到冬天習慣把窗門緊閉,室內空氣不流通,因﹙室外﹚冷﹙室內﹚熱溫差濕氣原理,窗戶都會覆蓋上一層薄薄的霧氣。其實只要打開窗戶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室內的溫度慢慢接近室外溫度,霧氣就會散去。這自然的物理現象不斷在生活中上演,若能善加觀察日常生活的現象,思考及連結到養生上,便發現身體的一切疾病,也都是我們自己製造出來的。過去,在冬季遇到強大的冷氣團,也習慣性地搓上一包軟軟包,雙手捂住軟軟包,手心裡有些暖暖的愉悅感,不自覺得也就將暖暖包放在腹部,頓時全身都暖洋洋了起來。翌日也如法炮製的將暖暖包放在腹部,暖洋洋中伴有伴有全身煩熱,到了夜晚,眼睛感覺霧濛濛,頭也重重的,試了幾次,但結果都相同。雖不明究竟,但直覺是暖暖包放錯部位。養生一直不斷的強調保持腹部溫熱,將暖暖包放在腹部確實達到溫熱功效,遺留下來的後遺症,又要「盲」於祛濕的養生方法。人們常會不自覺地養生不成反替身體製造問題。為什麼我有如此深刻的感悟?近年下廚已變成經常之作,逐漸成為生活習慣,也對《空間醫學》有了新的見解。下廚的朋友們都有過這種經驗,飯菜放在桌上一陣子後,經手觸碰確定已經涼了,此刻用保鮮膜包起來一下的時間,會發現保鮮膜裏面出現霧濛濛的水蒸氣。當下才恍然大悟,大姊婆婆因口袋多放了幾個軟軟包包,引發濕氣重的問題,這個是我從來沒有去想過的一個問題,卻不自覺地替身體製造了「水氣」的問題。因而聯想到郭老師在《小方治病大解密》書籍裡談到治療脈管炎、靜脈炎,就是在日常生活喝涼水腿沉現象開始研究起。夏天涼水喝多,影響中焦能量的正常氣化,出現的腿沉現象,臨床所見靜脈炎、脈管炎,甚至於身體特別疲累時,出現的腿沉現象,與夏天涼水喝多,影響中焦能量的正常氣化,出現腿沉的現象如出一撤。所以說,濕氣積在體內的關鍵,能量氣化與否,而影響能量升降開合的關鍵,是空間通路不通。夏天涼水喝多,但也並非喝涼水者皆出現腿沉的現象,何以如此?真正影響中焦能量正常氣化的最大幕後關鍵另有其因,外焦區域背部能量過高,長時間得不到疏通時,直接或間接影響中焦能量的正常氣化。有鑑於此,將軟軟包放在腹部保持腹部溫熱,也並非不可行。倘若懂得《空間醫學》的理論,就能一次到位的守護健康。增溫前,首先把三焦通往外焦的門戶---右肩胛打開後,進行熱敷時產生的「水氣」,不僅有它的去處且能發揮該有的功效,因而避免了「水氣」出不去而竄升到上焦,出現諸如眼睛霧濛濛,頭重重的,肺濕熱引起全身搔癢、有清痰,胸悶,感覺有點憋氣,或出現身體倦怠、腹瀉、食欲差等問題。但即便濕氣積在體內,《空間醫學》不主張隨意將水氣排出體外,而是將水氣導引到「公轉」運行路徑,參與人體內在的循環。無法參與循環工作使用之污染廢水,在「公轉」帶動下,自然通過通过全身的毛细孔散發、排汗,或通過糞便、尿液排放出體外。水是生命能量的根本,如何補充、疏導,及保持水的均衡分布等,將對人體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不該輕易的讓它流失。同時在修鍊上強調淨心修德,依然和水脫離不了干係,至於水和修行之間到底有著怎樣的關聯呢?欲知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n9224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