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香港智能保健學會邀請, 主講『空間醫學 靜坐的科學』, 為香港會員解說示範靜坐注意事項、如何度過瓶頸,練靜坐的基本功夫

 

 

IMG-20150726-WA0007  

 

 

 

空間醫學靜坐的科學

   算一算時間,個人靜坐時間已經超過22年以上尚未接觸動意功前,及沒有老師指導的情況下閉門造車胡亂的練習;記得第一次靜坐就坐了30分鐘以上,因為腿麻起不來,所以呆坐了30分鐘。後來因為掌握不到要領,無法克服腰痠背疼的生理障礙,加上道聽塗說深怕會走火入魔等等,因為害怕,所以變得疑神疑鬼,兩三分鐘就睜開眼查看四周是否有魔鬼。但真正讓我放棄靜坐的原因,並非疑神疑鬼害怕入魔,而是搞不清楚靜坐的目的,每天這樣呆坐的意義何在?

 

   料想不到的是,不再靜坐後,幾乎每天到了子時,就有一股氣在體內流竄,干擾了我的睡眠。甚至在丑時,看見黃色的光從腹腔往頭頂方向輻射,有時甚至同時出現紅黃綠藍顏色的光,精神也莫名地特別亢奮、意識也變得更清醒,只不過疑惑也變得重了,這到底怎麼回事?並且在那段期間,晚上都睡不著,只要一閉上眼睛,就看見各種不同顏色的光往頭頂跑。因為不知道原因,所以感到害怕,只好睜開雙眼看著天花板,竟想不到在天花板還是看見各種不同顏色的光跑來跑去的。在失眠的那段時間,對我的生活其實已造成蠻大的困擾,卻又不知向誰求助!幸運的是,就在此時,郭老師出現了,才開悟「看見各種不同顏色的光往頭頂輻射」,就是「五氣朝元」的境界。之後在郭老師的指導下,加上二十年的精進學習,逐漸領悟到靜坐的智慧,同時也累積了許多的心法。很榮幸今天能夠在此和大家分享,感謝香港智能保健會,感謝朱會長的邀請。

   接下來,首先分享空間醫學對我個人靜坐的啟發。

 

空間醫學對靜坐的啟發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靜坐的修習,需要付出耐心來練習,絕不是速食主義可以一蹴即成的。一般人都希望自己是個有智慧的人,因此靜坐成為拚命追求智慧的方法,因而忽略了靜坐是一種自我心性逐漸轉化的過程。從《動意功》時期開始,郭老師主張「沒有雜念練不好」,到《空間醫學》時提出「至實至虛」,其實與六祖慧能大師提出不主張空心靜坐,也不主張心外求佛,個人體悟到兩者間有異曲同工之妙。《動意功》在靜坐上提出了:翻江倒海、入海探寶、五馬奔騰、二龍戲珠、摘人參果,以及在10分鐘想出一百個圖像。以上的這些方法要領不同,但重點都是避免「空心靜坐」;同時藉由意念的想像和導引,刺激活化細胞的運動,達到強身健體開發智慧的功效,不假借神佛之力,同時也是避免「入魔」的關鍵因子。也正因為郭老師的帶領、傳授正確觀念,為靜坐的科學奠定良好根基。之後,《空間醫學》提出的「至實至虛」,促使我去尋找連結宗教和哲學間的橋樑,接著又走入科學,我開始以科學的角度解釋宗教和哲學,才能順利地從幻的科學提升到《影子科學》,再通過影子科學尋找到靜坐的目的,以及修鍊與人生的意義!同時也是既「潛意識一百回」、《影子科學》系列後,《人體修鍊科學》該書問世的原因。

 

透過靜坐尋找到修鍊與人生的意義

   接收「潛意識一百回」不僅是我人生中殊勝的機緣,也是個人在修鍊境界上的轉捩點。因為接收「潛意識一百回」,從專注力的鍛鍊中,訓練自己敏銳的覺察力與止觀專注,也是修鍊的必要基礎。修行靜坐的方法有千百多種以上,不過大體上不離修止與修觀。止就是修定力,培養冷靜、清醒、專注、強韌的心力、意志力;觀就是修智慧,培養契合事實真相的思考習慣和判斷能力。在持續的尋思、探索宇宙人生的道理時,終於尋找到《人體修鍊科學》的意義:不管治病、養生或者增長加持善根智慧,都必須在同一條道路、同一個方向取得。此時才真正明白郭老師在《空間醫學》初期提出的:集醫療、養生、修鍊為一體的新視界。

   靜坐修鍊不是心外求佛,而是能自悟,有了自悟的能力,才能守住既有的道德,有時候我們並不明確自己要什麼,只有看得遠了,才有對今天的肯定。譬如說,在醫治疾病時,必須建立在同一條道路、同一個方向的模式,在建立合一的模式機制的同時,既是養生,也就是修鍊。對於醫療養生每個人的看法各有不同,在八萬四千個方法中,治病、養生到修鍊可以有不同的方法,都可討論,也都各有各的功效。但是,在眾多方法當中,是否簡單樸素及具備「一以貫之一」的觀念,不具副作用,以及在重複醫治、養生過程中,不僅是加持善根智慧增長,甚而貫穿人生始終,才是醫學養生人值得深思的。如何理解「集醫療、養生、修鍊為一體」和「一以貫之一」的觀念?舉一個實際的例子。在《影子科學》系列重複提過多次,甚而在《人體修鍊科學》也再次提到,「經由回照了兩肺(近手照胸前,對肺部增加壓力;遠手照胸側,使人體末梢的邊遠部位降低壓力。)與心臟(左手照左心房、左心室,手指尖不能超過乳頭外側,手掌與身體相距15—20公分;右手照右心房、右心室,手掌與身體相距30—40公分)後,暈眩的症狀明顯獲得改善。就在當晚靜坐時,恍兮惚兮時,感覺右肩胛深層發出喀一聲,就像門鎖卡榫落下的聲音,我的右手臂也跟隨喀的聲響轉動了一下,更令人驚奇的緊接著登場。右肩胛出口打開後,頭部壓力一瞬間,猶如萬馬奔騰,排山倒海,傾瀉而下,直沖尾閭。就在此時,心臟後側釋放出一股能量,齊刷刷地急速向身後流動,左腎都能夠感覺到能量流動帶來的沖力。同時也提高了靜坐時的境界,深切感受到心靈深處的平和與安定,及後續爆發出來的智慧。

   故而明白,郭老師要我們在醫療養生上進行修鍊的用意。醫治疾病時建立在同一條道路、同一個方向的模式,貫徹「一以貫之一」的觀念,就是強調「公轉暢通」的目的,其實質意義大於每天練幾個小時的功,靜坐多久。因為認識到這一點,因而尋找到靜坐的目的,修鍊與人生的意義就是在重複醫治、養生過程中,不僅是加持善根智慧增長,甚而貫穿人生始終。

   所以,今天講座的不在強調靜坐的好處,重點是如何克服瓶頸,才能領受到靜坐帶來的甜美果實。

 

 

自身經驗靜坐心法

一、如何突破靜坐難關:

(一)形體

  1. 靜坐的基本配備:靜坐墊,小毛毯。

  2. 靜坐的姿勢要領:(1)散盤(自然盤)、單盤、雙盤(2)腿要盤緊,脊要鬆直

  3. 手勢:手勢可千變萬化,但都要以「細胞運動訣」為首。用一手的拇指、食指用力握住另一手的拇指,身上細胞就運動起來了。

  4. 靜坐的注意事項:以舒服自然、放鬆、安心為原則。

     

     

(二)生理

必經三階段:(1)難得糊塗、糊塗階段、糊塗轉向清楚(2)腿痠腿麻腿脹、腰痠背痛

 

(三)心靈

(1)焦慮緊張的情緒:(A)聽大然音樂,例如潺潺流水聲,當腦波以及心臟的鼓動,與自然界特有的節奏相共振了,身心就能獲得寧靜(B)默念動意功數字碼:0或者3396815 01777 4 5553896

 

(2)胡思亂想、雜念太多:(A)以雜念取代雜念,以動意功靜功之翻江倒海、海底探寶、五馬奔騰、二龍戰珠、摘人參果或者隨意想像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象個圖案(B)以一念代萬念:念佛號、動意功數字訣

(3)幻景、幻聽、幻覺太多:(A)以正念覺察澈見幻景、幻聽、幻覺隱含的意義(B)清理膻中:火灸右肩胛

 

二、靜坐常遇到的問題 Q&A

  1. 何謂走火入魔?

   有人認為禪修、靜坐會走火入魔,因此主張不可學禪、靜坐,然事實並非如此;走火入魔多是因為誤隨邪知邪見者為師,或觀念、方法錯誤所致,若能了解何謂「走火」、「入魔」,即能破疑生信,不致對禪修、靜坐產生誤解而心生恐懼。有關走火入魔,佛教解釋得很詳盡。

「走火」屬於生理上產生的問題,此係因修鍊「安爐鍊丹」 的方法所引起。即是意守丹田,將意識集中於丹田處,此處因而發燒、發熱,猶如火種,稱之為「火」;再用意識引導此火,打通任督二脈,乃至於轉小周天、大周天。若心情過於急躁,或方法拿捏不穩,就會氣血逆流,導致微細神經受損,甚至引發嘔血或半身不遂,嚴重者因此死亡。而佛法靜坐不修此種法門,所以不可能產生「走火」的問題。

「入魔」屬於心理上產生的問題。此乃由於心有所求,希望諸佛、菩薩或神明予以加持;長此以往,幻境現前,例如夢見佛、菩薩或神明……等指示種種吉凶禍褔之事。起初可能有些感應,慢慢地感應不復靈驗,失眠、頭痛隨之而至,此時心生恐懼,以為招感魔障,即用種種方法降伏;不知此諸境界,乃自己心識所變現之幻象,日益執著,而導致精神失常,此即所謂的「入魔」。

   了解「走火」與「入魔」之後,即知六祖慧能大師不主張心外求佛與自悟的道理,如果不能自悟,也需要請善知識來開導,及依據正確的觀念、方法禪修靜坐,不僅不會走火入魔,更能啟發本具之智慧,契證生命之實相。

 


2.如何面對驚恐情緒?

   參加禪修班,借助眾人的能量場,可以幫助自己度過這個關卡。驚恐情緒都有階段性的出現,為什麼會出現驚恐害怕的反應,從信息層面來看,是「德」不足;以能量來說,是腎氣不足。應該區分自己驚恐情緒來自信息層面,還是能量問題。


3.靜坐出現生理不適應如何?

   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同,遇到的問題也會不同。但靜坐出現的生理不適,多半跟自己的病史有關,這也是所謂的「排毒現象」。其實這個好解決,大家都忘了,自我回照法是最好的解決方法,哪裡不舒服就經常回照哪裡。同時在《智能醫學》手訣中,還有一個是「臟腑訣」。大體上講每一個指頭都是全息,五指中拇指屬脾胃,食指屬肝膽,中指屬心與小,無名指屬肺與大腸,小指為腎與膀胱(如圖)。應用手指調節人體臟腑,比如說腎臟疾病或膀胱疾病,需要慎呵膀胱的細胞增加運動,就應用這個手訣,用一隻手四個手指併攏的指尖照另一手的小指,讓能量集中在小指上,使它發生變化,這就增強了腎和膀胱的細胞運動,和膀胱部都健康,什麼腎炎、膀胱炎、腎結石、膀胱結石都能見效。每次三五分鐘每天可做兩三次。

 

   除此之外,靜坐的人都共同面臨:腿痛、腿麻,腰痠背疼的現象。其實腿痛、腿麻現象獲得解決,腰痠背疼就不是問題。所以鍛鍊好雙腿,例如健走、爬山等有益增強活絡雙腿筋骨的運動,都能幫助我們克服腿痛、腿麻。當雙腿經絡疏通時,就要把腿盤緊,雙腿盤得緊(如圖),上半身自然能夠獲得放鬆,脊背鬆直了,就部會出現腰痠背疼的現象。 

 


4.如何看待幻聽與幻視?

   動意功跟其他功法最大的不同處,不僅正視幻聽與幻視而且還以幻治幻,作為更正不良信息能量的方法。幻聽與幻視到底是好,還不好?到底是禍,還是福?個人認為,沒有所謂的好與不好,是福是禍,取決於當下的態度。正視幻聽與幻視,除了作為更正不良信息能量的方法外,也有清理意識匣的作用。正視與清理的態度,決定了幻聽與幻視後續的意義。


5.靜坐多年沒進展與提升的原因?

   除了靜坐方法姿勢沒有掌握到要領外,最大問題是專注力不足。


6.專注力不足的問題!

   專注力不足,除了鍛鍊的方法不得要領之外,臟腑氣機不通,或精氣神不統一,也是關鍵。也或者說,臟腑氣機不通或精氣神不統一,以致始終掌握不到學習的方法要領。臟腑氣機不通與精氣神不統一,兩者間有什麼不同?簡單的說,精氣神統一就是臟腑氣機的合一。所以說,只要單一臟腑氣機不通,也會影響精氣神統一。首先,應分辨是哪一個臟腑氣機不通,再來解決精氣神不統一的問題。怎麼分辨兩者的不同?

(1).臟腑氣機不通:氣機不通,可能是單一或者一個以上的臟腑氣機不通,如何察覺是哪個臟腑的問題呢?觀舌是一種方法,還有就是在跑紅黃綠藍白五色馬時,例如紅馬跑不動了,就是心臟氣機不通。五色馬跑跑不見了,這就是意識不專一,精氣神不灌頂。所以,在靜坐時,曾看見紅黃綠藍白五色的光向頭頂飛揚,這就是五氣朝元,日後應該還要看見紅黃綠藍白五色的光,依序紅黃綠藍白顏色的半圓形的光圈,在腹部左右各一個,並結合成一個圓,然後往頭頂的部位上升。這樣,精氣神就統一了。

(2).精氣神不統一:絕大部分的原因是內觀的方法不正確。動意功靜功的翻江倒海和入海探寶,是鍛鍊精氣神統一的絕佳方法。因為第一次入定出體時,所經歷的,和翻江倒海、入海探寶極為類似。所以,動意功靜功的五個步驟,可以幫助靜坐層次的精進。

7.如何觀、觀什麼?

   內觀的方法很多,每個門派主張的也不盡相同。二十多年前,靜坐不是哪麼時興,加上資訊也不似現在的發達,動意功靜功的方法要領,成了我唯一的選擇。靜坐二十年後,陸續接觸一些靜坐方法,也上網去查了相關資訊,以我二十年靜坐親身的經歷來看,感覺講述得太複雜、太難了。有時唯一的選擇,也是最好的選擇。正因為採取了簡單的方法,所以才能堅持了下來。

   與其說如何觀?倒不如說觀什麼?至少必須具備觀的目標,才能進入觀的主題。所以動意功時期,強調了「意想」,為什麼要意想?就是以幻引真,因為大部分的人剛開始都不會有目標可觀,所以先以意想的方式,將宇宙萬物想像到腹部,先把欲想像的形象具體的想出來,然後再把焦距放到某一個部位,之後又在焦距放到一個點上,再把點看活看靈了,就是止觀。經反覆練習後,未經意識想像突如其來顯現的畫面,是「沒有意識的意識」,這時就要觀「沒有意識的意識」所顯現的畫面,這也是所謂的「零加畫」,潛藏福祿壽的機密。

   舉一個具體的練習方法和要領。對大部分的人而言,把具體的形象想像出來可能有些困難,在此分享一個小訣竅。先快速閱覽世界各地的風景圖片,把這些風景圖片的畫面輸入大腦,在靜坐時,先進行動意功靜功的十分鐘想100個圖案。經過這個階段鍛鍊後,再睜大眼睛直視郭老師照片(或其他得道神佛照片),三五分鐘後,閉上眼睛,郭老師影像就會很清晰的浮現出來。然後焦距放到某一個部位,例如臉部,之後又在焦距放到一個嘴巴或者眼睛,接著就專注到嘴巴(或者眼睛)這個點上,看著看著嘴巴(或者眼睛)開始動了,這時,要用心聽用心看嘴巴(或者眼睛)的變化。雖然每個人對「止觀」的解讀不同,但是都必須經歷過這個過程,只有進入到這個階段,才能真正開發心靈智慧,才是真正開始進入靜坐的境界。

 


三、以自身經驗建議

每個人的素質和修持不同,遇到的問題也會不同。我以自身二十二年經驗建議:

(1)不能急,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明天永遠要比今天坐得久。

(2) 固定時間、方向靜坐,從外在合一逐漸向內在合一。在動意功時期來說,就是「能量場」的組合,或稱為「結界」,可以降低在靜坐時產生害怕的情緒。

(3)心存善念,不要迷信,以好的思維好的意念看待內在世界。

(4)欲留多元思維培養和發展空間。

每家功法的主張與方法,都是階段性的修行鍛鍊,這一切都是過程。所以要打破門派的框框,每家功法不同主張,不同方法,彼此間沒有太多共通點,依我學習靜坐二十年及領悟,這些都是正確的,也都是錯誤的。怎麼說呢?二十多年前,吹起一股靜坐風潮,強調只要靜靜的,心自然靜,念自然停,一切外來干擾自然獲得排除,透過名人的加持,個人深信不疑並孜孜以求。 對初做靜功者,能做到心靜、念停,誠屬不易,但以長期來看,將陷入壇經說的「無記空」。反過來說,正值情緒焦躁時,採取以雜念替代雜念的方式,有時反而變得更焦躁不安。也因此,每家功法的主張與方法,都是階段性的修行鍛鍊,這一切都是過程。因為心中有念,早已成為人們的一種心理慣性,靜坐時亟欲排除一切雜念可想而知,當時可能無法理解動意功以形象性、創造性思維替代紛擾雜念,卻為日後靜坐改變大腦後,欲留多元思維培養和發展空間。

(5) 淺表意識並非全然無用武之處。

靜坐時,淺表意識並非全然無用武之處;尚未深入意識核心時,將源頭清理淨化前,作為與潛意識相互聯繫與監督機制,避免出現失誤或者過錯。

 

2015-07-29-12-29-34_dec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n9224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